深度分析清明2020:在变与不变中实现弘扬和创新
今年清明,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开展祭扫工作,民政部等提出“千方百计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祭扫需求”。可喜的是,殡葬行业结合实际,努力提升应变能力,创新清明纪念方式,满足民众祭扫需求,推动殡、葬、祭服务转型升级,在清明的变与不变中实现弘扬与创新,降低了清明祭扫工作的社会治理成本,传扬了优秀精神文化,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现代科技引领祭扫服务创新
把现代科技引入有深厚传统的清明祭扫、纪念、传承服务体系,运用“云”技术引领清明祭扫服务创新,并给予人们深切的人文关怀。以“福寿云”平台为例。
云祭扫突破时空限制。福寿园国际集团旗下分布在30座城市的殡葬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全面推出“福寿云”云祭扫服务,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将线上空间与线下场景及服务打通,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并能通过手机远程提出诉求,让祭扫活动实时、实地呈现,从而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据统计,目前“福寿云”云祭扫平台已达到85万人次的浏览量。
云相册延伸记录空间。通过“云相册”服务,永久保留逝者的生平故事、照片和视频,拓展了墓碑有限的记录空间。
云讣告畅通沟通渠道。云讣告适用于白事中各类通知业务,比如通知亲友到馆参加告别仪式,在家举行追思纪念等。
云直播实现情感链接。“云直播”可以即时分享祭扫视频,并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向逝去亲人倾诉思念心情,带来身临其境实地祭扫的感觉。比如,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为不能到现场祭奠逝去亲人的群众组织了一场代祭追思活动,用专业的服务向社会传递温暖,50万人次在线观看。
今年清明,人们从实地祭扫转为借助网络科技实现丰富多样的新祭扫方式,技术服务了人类追思、缅怀、纪念这份温暖柔软的情感。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人脸识别、5G等新技术在殡葬行业的应用,创新推出拟人语音、AI客服、VR祭扫等服务,在还原纪念场景、实现记忆保存等方面呈现全新的面貌。
云祭扫降低清明祭扫工作社会治理成本
云祭扫,将墓园从线下搬到线上。在有的云祭扫平台上可以选择多种纪念方式,比如,可在手机上提交代为祭扫要求、网上自助办理业务等。当“清明”祭扫不再是全体扎堆挤进墓园去擦墓碑、描漆、献供品、烧纸扎、放鞭炮,而是到网上“墓园”文明祭扫,显然更加便捷、环保、安全。清明祭扫工作需要应对的一些社会治理成本也降低了。古老的殡葬行业,应不断通过运用新技术提高治理效能,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迈进一步。
殡葬行业创新发展的趋势与力量
云祭扫等祭扫服务新形态的大受欢迎,让我们看到了殡葬行业创新发展的趋势与力量。
纪念的时间性延展。由清明期间集中三五天“节日祭”变成任何时间都可以纪念的“即时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上写下纪念文字、上传照片或短视频保存、敬献虚拟用品,还能微信分享、弹幕追思、点播音乐等“参与式体验”,纪念内涵更加丰富,文化服务功能增强。
纪念的社会性彰显。传统的清明祭扫大多停留在家庭等小范围内,随着互联网纪念平台的推广,对有贡献的社会群体的纪念形成了一种新趋势。比如陕西延安仙鹤岭陵园举办的红军苑网络祭扫仪式,传承红色精神,凝聚正能量,吸引了大量民众在线观看;苏州名流陵园举办的园祭仪式,以极具江南水墨风的祭祀仪式,表达对故人的缅怀和对生命的尊重,深受当地群众认可。
文化传承与创新
这个清明,殡葬行业在传承中积极创新殡葬礼仪,作为对生命终极关怀的隆重表达。
传统价值的回归。清明节具有引导人们感知生命、弘扬孝道、传承家风等文化价值,是弥足珍贵的。从“福寿云”直播代客祭扫中,可以看到每个环节、步骤都标准而规范,从礼仪人员着装、祭扫用品到祭扫礼仪,都温馨、虔敬而质朴。同泰善寿旗下罗浮净土人文纪念园、杭州径山竹茶园等,推行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祭祀礼仪,并进行云直播。规范的礼祭服务,让在手机另一端的逝者家属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呈现了清明祭祀礼仪的美好价值。
文化传承的互动融合。云祭扫等祭扫新形态,使从以往清明“老带少”、年轻人“被动参与”的状况,转变为“少带老”、“老少共同参与”。人们通过撰写纪念文字、整理家庭相册,对于逝者的生命记忆得到传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家风文化传承中受益。清明,创新了许多鲜明的文化符号,其文化内涵以诸多新的活动形式被弘扬开来。比如,吉林省清明文化周系列活动暨“百篇佳作、百人朗诵、百日展播”线上文化公益云联动就赋予了清明文化新的内涵。
家国情怀的弘扬。各地积极倡导清明祭扫与传承精神文化相结合,将着力点放在缅怀逝者、寄托哀思、追忆美德上,动员民众通过互联网参与社会共祭,表达思念、缅怀。比如,福寿园在19个城市联动举办20场“清明云共祭”仪式,在云平台上“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并哀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今年清明,殡葬行业从传统祭扫服务的提供,转变为更注重精神抚慰和文化传承,使殡葬设施回归生命教育场所的功能。可以预见,殡葬行业在科技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将不只是疫情之下的应急之举,而是古老殡葬行业的一次创变,必将持续迭代,催生新的行业面貌。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