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明“绿色”起来(图)
|
清明期间,我市祭扫人群将达到11万人次。这个清明,人们将以怎样的方式追忆故人、寄托哀思?这个清明,如何变得更文明、更有意义?
“用更现代的方式祭祀,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每年到了清明,任丽华都格外忙碌,每天不知道要接待多少前来祭祀的人们。其实,不光清明,每年的大年初二、七月十五、十月一,来祭祀的人都很多。
今年的清明,任丽华感觉要比往年来得早。刚进入三月下旬,就陆续有市民前来祭祀了。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任丽华刚送走了几位前来祭祀的人。
今年是任丽华在市殡仪馆工作的第12个年头。市殡仪馆骨灰堂所在的楼叫聚仙阁,任丽华每天都在这里工作。她的主要职责是管理这里寄存的341件骨灰,她说这是逝者家属对她的信任和托付。
每次有家属来祭祀,任丽华都会打开楼门,把他们带到三楼的骨灰寄存处。在这里,任丽华能够准确地帮助家属找出寄存的编号,对这里的一切她比谁都熟悉。
任丽华发现,来祭祀的人们,除了满怀对逝者怀念与哀思外,脸上或多或少有些异样的表情。 “这个地方看上去有特殊,人们可能不太习惯。”
而令任丽华欣喜的是,前来祭祀时,不少人手捧鲜花,在骨灰前鞠躬追思。这些天整个楼里都弥漫着鲜花的芬芳, “有时候香气一整天都在飘荡”。鲜艳的花束使得骨灰堂看上去鲜亮了许多。一些前来祭祀的年轻人,有的还会朗诵一段祭文,或者放上一段逝者生前喜欢听的戏曲、音乐,表达对于亲人的哀思。
任丽华经常感慨,现在的祭祀方式和以前不同了。
2005年以前,市殡仪馆还在 “老馆”的时候,任丽华记得馆内骨灰寄存多达5000多件。每到清明,人们都纷纷赶到这一天前来祭祀。从早到晚, “满院子都是人”。人流高峰时,工作人员甚至不得不采用疏导或限行的措施。
“殡仪馆上空灰烬飞舞,到处都是哭声一片,有的家属抱着骨灰久久不愿离去。”
那些年,一到清明前后,包括馆长在内,全馆的工作人员全部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任丽华说工作一天下来,她深感疲惫。
随着墓地的兴起,尽管有的家属开始把逝者的骨灰迁往墓地,但还是有许多人选择寄存的方式安置逝者的骨灰。
所以,每到清明,还是有不少人前来祭祀。很多人已经和任丽华熟悉了,有时也会对她说上句辛苦、感谢的话。任丽华说,每次看着人们在故人面前深切缅怀,自己也经常会被感动。
“一支烛光,一杯美酒,一束鲜花,人们用更现代的方式祭祀亲人,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以前上坟烧很多纸,迁到祠堂后,变化很大” 老许是临邑县邢侗街道南关村的村民,他的另一重身份是该村祠堂的负责人。
每天,老许往返于家和祠堂之间。除了回家吃饭,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待在祠堂。由于24小时值班,晚上,老许就住在祠堂的值班室。
清明临近,每天前来祭祀的人多了,有时候顾不上回家,他就让老伴把饭给送到祠堂,他知道这个时候是最忙的时候。
在这个岗位,老许已经干了10年。他说做祠堂的负责人,是村民们推选出来的, “乡亲们信任咱,不能辜负了人们的期望”。
现在,祠堂里已经安放了 362件骨灰,大部分都是本村的老人们。每次看着村里有老人去世,老许心里不是滋味。骨灰送来的时候,他都提前把祠堂打扫干净,他说这是请老人回家。
老许说,村里刚建祠堂的时候,很多人都当成笑话说。老许也觉得,人去世后入土为安,这是几千年的传统了,现在要把骨灰安置在祠堂,他担心很多人接受不了。
果然,建成后,祠堂很长时段时间一直闲置。尽管村干部天天在喇叭上宣传,还是没有人响应。后来,村里的老坟被统一安置进了祠堂,又不向村民们收费,人们这才开始逐渐接受。也就是从那时起,老许走上了祠堂负责人的岗位。
此后,南关村有老人去世,不再像以前一样,先操办好几天,然后入土下葬。一般情况,丧户在县殡仪馆举行完仪式后,送到祠堂,统一安置,一天就是把丧事办完了。 “缩短了时间,也给老百姓节省了开支,人们也就认上这个事了。”
如今,每到过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来祠堂祭祀。老许说,以前上坟都烧很多纸,迁到祠堂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人拿些水果、点心祭祀一下, “或者象征性地烧些纸表示一下”,不再像以前那样 “守旧”了。
老许没想到,像南关祠堂这样的公益骨灰堂,竟然还被树立成先进典型。这两年,经常有县民政局的领导陪同外地的考察团来祠堂参观学习,他觉得是个很有面子的事。
在临邑,城镇村庄骨灰堂覆盖率已达70%,一些社区骨灰堂也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公益骨灰堂的兴起,有效解决了农村骨灰寄存难题,年节约土地20余亩。
“清明已经成为法定假期,绿色清明也要 "加速" 清明节前,如何更文明、更环保,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清明过后,如何让整个殡葬行业更绿色、更生态,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预计今年我市将于4月2日至4日迎来清明祭扫高峰,全市清明祭扫人群将达到11万人。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市民的祭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明、节俭、环保的风气逐渐形成。理性消费、科学祭祀已经在年轻人中风行起来。特别是一些公益组织还专门开通了网上祭祀活动,为清明期间不能回家的人们提供祭祀的方式。
“在全市逐步改变占地墓葬的局面,鼓励修建城乡公益骨灰堂,并相应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追思纪念场所,树立文明节俭办丧新风,这是我们迈出的一步。”该工作人员介绍。
而对于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的绿色殡葬问题,在采访中,市殡仪馆魏宝兴馆长认为,鼓励建设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骨灰存放场所,对城乡零散墓地逐步实行集中管理,满足群众存放骨灰盒祭奠需求,也是绿色殡葬的应有之义。他认为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倡导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探索建设免费安葬不保留骨灰的城乡公益性公墓,实现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跨越。
“今年已经是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的第5年了,绿色清明、文明追思应该一同"加速"。”魏宝兴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