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张廷发逝世 军旅生涯纪实
谈起烽火抗战岁月,将军时而伤感,时而兴奋,时而激动,时而感慨……
三原抗日誓师大会在倾盆大雨中进行,刘伯承师长雨中阅兵;换上缀着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张廷发和战士们一起号啕大哭 1933年9月,红三军团第13师在沙县夏茂等地扩军,15岁的张廷发参加了红军。
绿树掩映的一座红色小楼,这便是张廷发上将居住的寓所。客厅很大,除了悬挂着三代人的画像外,还有一幅将军得意的书法作品--大大的“竹”字。将军刚刚度过88岁生日,看上去气色很好。谈起烽火抗战岁月,将军时而伤感,时而兴奋,时而激动,时而感慨……
三原抗日誓师大会在倾盆大雨中进行,刘伯承师长雨中阅兵;换上缀着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张廷发和战士们一起号啕大哭
1933年9月,红三军团第13师在沙县夏茂等地扩军,15岁的张廷发参加了红军。
长征途中,翻越夹金山之前,他生病住进了红军医院。病好后,13师已北上走远,他只好随其他部队一路走到陕北。
“一起参军的有200多人,当时还编了个夏茂独立营。”将军回忆当年,神情有些悲痛,“可惜,其他人都牺牲了。有的连名字都没能留下。”
时间到了1937年,日本人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时,张廷发已是八路军129师386旅的一个作战股长,参加了在陕西三原举行的师抗日誓师大会。
“这是全师改编后第一次开誓师大会和举行阅兵式。”将军回忆,“大会选在三原县石桥镇的一片空地上,几张木桌和几块门板搭了一个阅兵台,贴了几幅标语,挂了一幅‘八路军129师抗日誓师大会’的横幅。”
“9月6日一大早,部队从四面八方来到会场。我们正在检查着装,下起了倾盆大雨。阅兵总指挥陈赓旅长便让部队回营房待命。”
“途中,远远看到有几个骑马的向会场走来。走近一看,原来是师长刘伯承,他没穿雨衣,身上都湿了。”将军提起他的老上级、已逝世多年的刘伯承元帅,话语有些激动,“刘师长又让部队返回,说,军人嘛,定下来的事,就要严格执行,怎么下点雨就不办了呢?何况今天是抗日誓师大会,更不能因下雨就不举行了。”
就这样,张廷发夹在9000多人的队伍中,冒着大雨庄严肃穆地站立着。“我远远地向主席台望去,只见警卫员拿来雨衣,披在刘师长身上。可他挥挥手说,不要不要。全师官兵都在雨中,我怎么能搞特殊呢?”
刘伯承讲完话,接着开始讲换军帽的事。他知道有的干部战士不乐意戴国民党军帽,便说:“同志们,换帽子算不了什么,那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红军八角帽换下来了,但人民军队的本质没有变,红军的传统没有变。”
“刘师长说完,他拿出一顶缀着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戴在头上,然后大声命令,现在换帽子!”将军回忆说,“全师干部战士从挎包里拿出黄军帽戴在头上。我把脱下的红军帽、红五星放在挎包里,珍藏起来。这时,我听见有几个战士轻轻地哭起来,不一会儿,很多战士一齐号啕大哭,我也跟着号啕大哭起来。连指导员和宣传员适时带领大家喊起口号,一时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扬红军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大地,盖住了雨声和哭声。”一次粗心大意,将电报写错,害得李达追着陈锡联问“你们怎么还缺手榴弹?”;一次起草文电,刘伯承亲自帮着改草稿
有两件事,至今都让张廷发将军记忆犹新。那时,他是385旅的作战股长,有关行军作战的命令、通报、战斗总结和报告都是分内的事。
有一次,以旅首长的名义发给师首长的电报中有一句“我们缺少刺刀手榴弹。”李达参谋长看后,立刻追着问旅长陈锡联“你们怎么还缺手榴弹”?
“陈旅长只好查问我,这封电报是我起草的。但我也纳闷,我们不缺手榴弹呀!”张廷发说。原来,部队常把刺刀手榴弹放在一起说惯了,行文时也习惯把刺刀手榴弹一起写。
“这件事让我羞愧得无地自容,也得了一次深刻的教训。”
还有一件小事,发生在张廷发到师司令部作战科工作时。当时,张廷发起草一份对一个旅来电批复的电报,其中有一句“勿再重复”。刘伯承看完复电草稿后对张廷发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张廷发回答说“告诉他不要再重复了。”刘伯承说:“再字就是重复,去掉意思就很明白了。”
“尽管这是两件很小的事,但对我影响很大。”张廷发说,“文字落在纸上,斧头都砍不掉。日军来袭,刘伯承在撤退时特别关照,警卫部队由作战科长张廷发指挥;在山道上干得嗓子冒烟,见到水坑就埋头喝水,猛抬头水里还浮着尸体
1942年夏,侵华日军出动25000多人,对我太行根据地进行五月大“扫荡”。这次“扫荡”,日军采取了一些新战术,搞什么“铁桶合圈”,还挑选一些有战斗经验的人员组成“挺身队”,同伪军结合组成小分队,化妆成“八路军”,深入根据地,专门探听和偷袭我军政首脑机关,妄图围歼、诱捕我机关人员,并扬言要取“刘伯承首级”回去报功领赏。
“6月初,我值班时收到一份情报,据内线报告,日军一部突然转移,有可能奔我师师部涉县赤岸村而来。”张廷发回忆,“我一看,感到情况紧急,立即报告李达参谋长。李达看后呈送刘伯承,刘伯承看后认为,看来敌人已经查明了我师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的所在地,要立即通知机关、部队转移。”
当时,刘伯承指示不要走大路走小路,尽量夜行日宿,行动秘密。他还特别关照,“警卫部队由作战科长张廷发指挥。”
“后梯队的师政治部机关是无战斗力的。”张廷发说,“边区党政机关有刘伯承爱人汪荣华,邓小平爱人卓琳,李达参谋长爱人齐柯等。”
张廷发带的警卫部队居中, 后梯队沿前梯队路线前进。“夜色朦胧,忽然听到先头部队同敌人大队人马交起火来,顿时险象环生。危急关头,刘伯承镇定自若,指挥两个梯队从另一路安全转移,甩掉敌人。我带领警卫部队迅速抢占山头,控制制高点,在山头阻击日伪军。”
“由于是夜间作战,敌人看不清楚,又不熟悉地形,不知我虚实,加上敌人是在我根据地作战,心理上有恐惧感,不敢上山追击我军。我指挥警卫部队边打边向刘师长率领的两个梯队转移路线相反的方向走,引诱着敌人兜圈子。天亮后,日伪军撤出战斗,不知去向。我估计刘师长率领两个梯队突围成功,到预定集合地黎城北集合去了。我也带领警卫部队向黎城北转移。在山道上干得嗓子冒烟,见到水坑就埋头喝水,猛抬头水上还浮着尸体。”
三天之后,张廷发带领警卫部队与师部汇合,部队无一人伤亡,没丢失一支枪。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