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选墓顾问
010-89177864

曹操儿子魏文帝曹丕墓,堪称古代简殡薄葬的典范

魏文帝曹丕墓位于河南洛阳首阳山南麓,当地人称“首阳陵”。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下令在京都洛阳修建寿陵。黄初七年(公元226年)魏文帝崩于洛阳,并于六月戊寅葬

魏文帝曹丕墓位于河南洛阳首阳山南麓,当地人称“首阳陵”。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下令在京都洛阳修建寿陵。黄初七年(公元226年)魏文帝崩于洛阳,并于六月戊寅葬首阳陵。首阳陵构造极为简单,陵墓以山为体、不封不树、不与妻妾合葬、不建神道、陵寝园地等,地表没有任何历史遗留的痕迹,陵内建筑不像其他帝王陵墓那样豪华,随葬品多以瓦器为主。

曹丕墓发掘现场

曹丕是简殡薄葬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其父曹操去世后,葬礼也比较简单,墓内“无藏金玉珍宝”。经过东汉末年的连年战乱,曹丕深谙世事沧桑。他认为盗墓的祸根源于“厚葬”,把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随葬于墓内,是引起墓冢被盗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厚葬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尧舜就葬身于山林。汉字“葬”就是藏,把尸体藏起来的意思,也即不再让人们看到。所用棺木、衣服,不需很多、很大、很贵重,能遮盖尸体就行了。因此曹丕对他死后的安排是: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嫔“悉遣还家”,与其骨肉团聚或嫁人;陵墓要“因山为体”,不封陵堆墓,不建寝殿,不修筑神道;墓内不随葬金、银、玉、铜等贵重物件;墓地选在偃师首阳山东的一块“丘墟不食之地”。曹丕在首阳山南麓营建这样的陵墓,其目的就是:欲使易代人之后,不知其出处。

曹丕棺椁

曹丕对他后事的安排还是明智的。他怕后人违背他的意愿,在他百年之后,以他开国之君为由故行厚葬,特意作了《终制》(即遗诏)放在宗庙里,还把副本各一份,分别存在尚书府、秘书府的档案里。他在《终制》里说:“安葬父母的遗体,使他们的魂灵永远安而无危,这是最大的孝顺。自古及今,没有不亡的朝代 ,没有不被发掘的墓冢。董卓乱国以来,东汉皇帝们的陵墓没有不被盗掘的。冢墓一经发开,撬碎棺木,掠走金玉珠宝,骸骨散乱狼藉,像受肢解的刑罚一样,岂不心痛!《终制》警告他的子孙们说:如果你们违背了我的诏书,随便改变我薄葬的意愿,到后来我尸体就会碎了又碎,等于死了多次。蔑视君父生前的遗训,就是不忠不孝,若死者有知,在阴间也不会保佑你们的。

首阳山景观

曹丕提倡薄葬,反对厚葬,是合乎社会发展要求的,因而深得后人称道。魏嘉平三年(251),曹魏名将司马懿死于京师洛阳。他生前就效法曹丕预作《终制》的办法立下了遗嘱,死后在首阳山土葬,不坟不树,不设明器,妻妾后终者不得合葬。唐朝初年太上皇李渊病死,太宗李世民打算厚葬,大臣虞世南上书劝阻,陈述薄葬的例子说:“魏文帝此制,可谓达于事矣!”的葬事活动,完全是按照他在《终制》里的要求实行了。黄初七年(226)五月他病死于洛阳嘉福殿,“六月戊寅葬首阳陵,自殡及葬,皆以《终制》行事”。

洛阳首阳山

按照曹丕生前的意愿,他死后实行了薄葬,墓冢没有封树,没建寝殿,也没搞神道等设施,致使后人无法知道他的墓的确切地点,成为历史上的千载悬案。近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从1918年出土的晋荀岳的墓志和1930年出土的左棻墓志中,断定西晋皇陵应在首阳山镇南蔡庄村北一带。由此推断,魏文帝陵应在首阳山南麓、南蔡庄村以东的地区。至于更准确的地点,截止当前还无人知道,要靠历史和考古工作者今后进一步考定。

“薄葬达德”,“厚葬致祸”。1700多年的历史证明,无论贵贱,薄葬简殡是最聪明的办法。曹丕实行简殡薄葬的目的,在于防止后人盗他坟墓,不能等同于当今的丧葬改革。但是,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简殡薄葬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古代封建帝王尚能如此。如果以权势或钱势不实行火葬,占用耕地封墓树坟,争占子孙们的良田沃土,或以贵重衣饰随尸体一火燎之,岂不更加不明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合法公墓
均为民政局认证
购墓合同
与陵园官方签购墓合同
专车免费
陵园专车免费接送 看墓省心
现金优惠
必有优惠和赠品
专员服务
全程陪同1对1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