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死后给地球省点事,我想试试这些新的殡葬方式
死亡将会有所不同。当我们死亡之后,我们身体的处理方式,我们的葬礼都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死亡将会有所不同。
当我们死亡之后,我们身体的处理方式,我们的葬礼都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从古至今,地球大概承载了 1070 亿个人类。我们不知道在地球生存、死亡的人中有多少选择了土葬或火葬。但即使只有 10% 的人被埋在地下的水泥坟墓、楠木棺材里,地球依然每年都要接受大量被包裹着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毒垃圾」埋在地下。
要是不想在死后还在地球飘荡?现在也有公司推出了太空殡葬方案。
一个月前,SpaceX 发射了第三枚猎鹰重型火箭,将 24 颗卫星送入了轨道。其中一颗卫星携带了 152 个装有亡者骨灰的金属胶囊,将进入既定的太空轨道。这个「死亡航行」的形成价格是 5000 美元,游客有星际迷航的演员、工程师、作家、太空狂热分子……
这些金属胶囊也有自己专属的铭文,这就像墓碑的碑文一样。有的碑文记录了乘客的梦想:「伸手去摘星星。」有的碑文写着对自己有意义的话「永远的太空卡车。」还有一对已故夫妇刻下了浪漫的「他们一起起飞。」
对于这些人的亲人而言,抬头望天,是真的能看到自己至爱之人的栖息之地。
除了骨灰换一个地方飘荡,骨灰还能换一种方式存在,比如钻石、首饰、珊瑚礁、肥料。
将骨灰混合和礁球混凝土混合,在海里帮助正严重退化的珊瑚礁,这是一个潜在的选择。与骨灰混合的混凝土有专门的配方,作为一种完美的介质,它可以让微生物在其中栖息、挖洞、成熟。
这样的珊瑚礁几乎是一个永恒且有利于环境的设计方案。它就在海底,几乎不可能移动,还会成为海洋中微小生命的栖息之地。选用这种方法进行埋葬的 Carleton Glen Palmer 就表示:「没什么比死后周围的一切有更好的事发生更棒的了,只要确保那个地方有很多红鲷鱼和石斑鱼就好。」
如果说变成永恒的珊瑚礁利于海洋环境,那么做成肥料则是利于土壤。把骨灰放到生物瓮中,埋葬后树木可以发芽,或者将处理过的骨灰快速堆肥,帮助农作物的成长。
2019 年 5 月,华盛顿成为第一个批准堆肥替代掩埋或火化遗骸的地区。
当时有人朝州议员写信表达他们的反对,认为这种方法不体面且缺乏尊重。但华盛顿州的州议员看来,这个过程将会是尊重的,且相较传统殉葬方式会有更强的情感联结。
事实上,只要自己能够接受,那么做何种选择都是可行的。
将骨灰锻造成钻石也是一个好办法的,毕竟碳是人体中第二丰富的原子元素,钻石则由结晶碳制成。近年来,已经有研究人员在改进实验室中种植钻石的方法。
取 5 到 6 磅的亡者骨灰即可制造一块色彩斑斓的钻石。如果想要将亲人的骨灰制成钻石,那么低温火化会更好,因为它确保了更多碳的残留。
钻石本身即代表永恒,而钻石制成的首饰也能陪伴在亲人身边。在知道这个处理方式后,我直接和母亲讨论了能否将这个作为未来处理她骨灰的一种方式。她觉得可以,在她看来,死亡就不会再有感知,做成钻石更好,永恒,被人所喜爱。
但我的朋友对此反倒抱有怀疑。他们觉得这充满了不确定性,「弄丢你不心疼吗?」「只有你会珍惜,你的孩子估计也不会珍惜。」
极冷送行,碱性水解,我们还有更多选择
但不管怎么处理,我们都需要将亡者的遗体先变成骨灰才能去选择将它做成钻石还是珊瑚礁。火化需要耗费的能量过大应该怎么办呢?冰葬和碱性水解就是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
加拿大爱斯基摩人中的辽沙格兰人在亲属死了之后,会进行传统的「冰葬」。气候严寒,冰雪长年不化的地方是一个天然的坟洞,遗体也不会腐烂。甚至有的辽沙格兰人在迁居时,还会将亲属的尸体凿出来带走。
但今天的冰葬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殉葬方式,不保存遗体,直接将遗体变为骨灰。
瑞典生物学家 Susanne Wiigh-Mäsak 发明的方法就是把人冰冻后直接「震碎」。遗体会被放到一个封闭的、自动化的设备中。这个设备将会创造零下 200 摄氏度的低温,在这个环境中,人身体中的水分会被彻底冷冻,干燥易碎。随后设备将会进行短暂的机械振动,遗体在这过程中将转变为一袋粉末。
这个直接的冰葬方式也可以称为「极冷送行」。不需要燃料,直接将遗体转化为骨灰似乎很美好,但这种方式依旧不容易。冰葬创始人和丈夫在本世纪初就开始进行尝试,但这种尝试目前还没什么成功的曙光。
这种冰葬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将遗体摇为灰尘前,能将其冰冻并干燥的设备尚未找到。
如果说冰葬还是一个暂未落地的殡葬项目,那碱性水解遗体的方法已经在澳大利亚和美国七个州获得了许可。
我们是通过水来生的,主要由水组成,经常在水中受洗,所以为什么不能在水中离开?
Eric Bester是一位通过碱性水解来处理遗体的殡葬业从业者。在他看来,水化遗体是殡葬行业近些年来最为先进的技术。将遗体放进一个金属圆筒里,然后开始碱性水解,热水和碱性溶液将会溶解身体,直到所有的组织都被溶解。
Bester 认为这是一个温和的过程,水化葬法可以保持骨骼的完整。只剩下易碎的骨头,而这些骨头会被晒干再处理为骨灰。这种方式处理的骨灰颜色较浅,没有因灼烧而产生的碳变色,这些骨骼矿物质也可以很好地保存在骨灰盒中。
打破传统,殉葬行业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一位选择推广新型殉葬方案的从业者表示「如果家人知道遗体在密封容器中腐烂是如何分解的,他们会想要更简单的东西。」
但最重要的还是告别,处理至爱之人的遗体,是让我们真实接受死亡的一部分。
殡葬师 Caitlin Doughty 在《好好告别》一书中写道:
尸体不需要你的惦记,事实上它什么都不需要,能躺在土里默默烂掉就很欣慰了。需要尸体的是你。只有看到尸体,你才知道这个人死了,退出了生命的游戏;只有看到尸体,你才能看清自己,知道自己也有那一天。
有所见才能有所悟,这就是智慧的开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