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烈士 陵园 ,是人类向烈士致敬的最为典型的方式,也是一个民族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它的存在,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巨大的精神价值。然而,在当下的中国,某些地方政府和个人将烈士陵园进行所谓的商业开发,大量珍稀树木被砍伐,烈士之墓被

烈士陵园,是人类向烈士致敬的最为典型的方式,也是一个民族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它的存在,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巨大的精神价值。然而,在当下的中国,某些地方政府和个人将烈士陵园进行所谓的商业开发,大量珍稀树木被砍伐,烈士之墓被大型装载机碾压,记载烈士生平事迹的墓碑被砸碎后当做建筑垃圾清运出城……

  彭荆风的《阴阳有隔》,正是反映了上述社会现象。他以小说虚构的形式,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座埋葬着530名指战员的烈士陵园,在经过30多年清幽平静的岁月后,被商人看中,随即官商勾结,准备将珍贵林木卖掉,将烈士之墓铲平。陵园危急之际,英雄的鬼魂现身,将官商勾结的内幕大白于天下,陵园得以保全。陵园闹鬼,魂魄附身于人,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恍若《聊斋》,但立意严肃而凝重。彭荆风在故事中直接插入了轰动一时的河南洛阳毁墓事件,批判的矛头尖锐地指向当下的社会现实。他提醒我们深思:我们这个社会,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基本的价值观哪里去了,对英雄烈士的向往和尊敬哪里去了?一个人的牺牲就是这样的清浅吗?个体生命的价值为何一再地被忽略被践踏?一系列的问题,都在阅读之后追踪而来,心里的沉重压迫如山。

  《阴阳有隔》是一篇批判当下社会现实的力作。这样尖锐有力、直捣当下社会现实的批判来自于一位在上世纪50年代的文学潮流中走上创作之路、成名已久的作家,真是难能可贵。综观彭荆风的创作,可以看出,作者注重社会的光明面,注重肯定党的方针政策,但同时,他一直有一颗尊重事实、尊重人性、向往光明的心,具备人道主义的崇高情怀。在近年来的文学创作中,人道主义的情怀可以说是他创作的基础。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彭荆风才会在八十高龄之际,在习惯了歌颂和肯定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之后,直面现代化建设中的扭曲、失误,从而写出发人深省的批判力作。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可是,精神文明的建设却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以至于一切以经济为目的、以金钱和利益为旨归的思想蔓延整个社会。可是,假若一个民族发展到连自己的英雄都不尊重了、烈士都不缅怀了,英雄烈士的尸骨都被压路机残酷碾压,这一个民族的精神将以何支撑?尤其是在一个追求崇高、以集体主义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教育民众的国度,经济再发达国家再富裕,这样的发展恐怕也是如瘸子走路,是不平衡的、有欠缺的。这是小说给予我们的启示。

  这里也包含着一位老革命军人的沉痛、惋惜之情。作者自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解放大西南的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过两次对越作战,对部队可谓一往情深。老人时常穿着的,还是旧的军衣军裤。这样的老战士老军人,怎么能够容忍社会上那些为一己、一地之利而践踏英烈忠魂的现象呢?

  另外,在这篇作品中,彭荆风是以轻松幽默的姿态切入尖锐的社会现实的。他塑造了烈士之“鬼”的形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一群“鬼魂”和现实的人斗争、最终鬼魂赢得胜利的过程。显然,作者是在借“鬼魂附生”来暗示精神的存在、人心的走向。英雄虽死,长眠于地下,而其保家卫国,舍生忘我的精神长留于人间,感染人的心灵,勉励后来者。虽死犹生,灵魂还在,在小说《阴阳有隔》中,作者借副政委芮流之口说到:“我们从前是有信仰、有理想、守纪律的革命军人,如今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圣洁的灵魂还在,我们不能像孤魂野鬼那样乱窜,还是要像军人那样有组织地生活,保持我们的革命气节和战斗力,随时打击那些山中魑魅、水中魍魉。”这一句话,可以说是鬼形象的核心意义。正是在芮流政委的领导下,这些已在阴间的革命军人,仍然按照昔日阳间的军队编制,继续着阳间的生活:吹号、出操、站岗放哨、扑灭山火、匡护正义,仍旧以鬼魂的力量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宁。同时,作者也借写鬼的活动,来勾连英雄烈士生前的事迹,使读者追寻当年的战斗历史,了解这些英雄人物,直面他们的牺牲,并从他们的牺牲里受到崇高精神的感染。

  “鬼”的另一义,指当下社会,正因为人们心中住了钱权的鬼、一己私利的鬼,才会逐渐失去美好的道德修养,失去对英雄烈士的敬仰,终于发生官商勾结毁林毁墓的事件,正所谓“鬼迷心窍”。小说生动地描摹了几个脑满肠肥的人物进入陵园的诸般恶劣行径,当马县长落水事件发生后,作者借人们的议论纷纷道出了鬼的含义:“他们议论了许久也找不到原因,只能说,不是钱迷心窍就是鬼迷心窍了!”一句话,直接点明了心中有“鬼”的意涵。

  作者塑造这些鬼的形象,笔调是幽默的,小说在整体上气氛轻松,正反两面人物形象生动具体,作者的感情饱满而又不失却理智,对烈士的爱护,对奸商的批判都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