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葬到生态葬,殡葬改革脚步一直在前行
明代的李元阳曾说“一坟所占不过十步,而有力之人广图风水,遂致占田为坟,而刀耕火种之民无从措手,恐非长久之策也”。古人的预言在今天的部分地方已成为严峻现实——开山炸石造碑立墓,坟茔侵占耕地良田,甚至与住宅、学校比邻接踵。目前中国每年死亡人数不少于900万人,据统计,每年殡葬占去的土地就在几十平方公里,这相当于每两年就吞噬掉一个海南省的园林绿地面积。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死亡人口数量逐年累积,现有公墓的“死墓危机”正在逼近,这更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稀缺。
中国政府在建国后大力推行火葬,初衷有四点:一来破除迷信,反封建;二来节约丧葬成本;三来能增加更多耕地;四来可以防止瘟疫。从此火葬成为中国殡葬制度改革的方向。周恩来就曾带头平了自己父亲和祖宗的坟,并批示“家里的坟地如果能种,而群众要求要分,可让群众分去耕种”。从此,“移风易俗,开展平坟还耕活动”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各个时期的地方工作报告中,都能见到相关内容的表述。
1997年,《丧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火葬,该条例规定:人中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
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推行生态葬,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水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2013年,民政部下发通知,探索把告别厅租用、骨灰生态葬法等纳入基本服务项目范畴,意味着生态葬法有望由政府来买单。近日出台的通知,北京市公墓原则上不续租,也是为了推行生态葬法。据悉,北京政府已将“海葬”的补贴标准提高至4000元,免费参加撒海活动的亡者亲属名额也增至6名。到2020年,北京基本实现了遗体处理无害化、服务环境园林化,祭祀文明程度大幅提高,环保型殡葬用品广泛应用;完善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基本形成惠民殡葬政策体系。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