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寿园被授予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我的搜狐
清明,祭扫与踏青时期,上海福寿园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清明前后的周末,每天都有近1.5万人来扫墓,而在清明假日期间,扫墓人数更是每天达到3万多人。人们除了扫墓之外,还能领略到福寿园中的人文气息,“这里不仅是一处公墓,而且是一处人文公园”。日前,上海福寿园也被授予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多样殡葬文化集散地
“他们能够长眠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令我们感到欣慰。”电影台词里这样说道。走进位于外青松公路上的上海福寿园,一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位长眠于此的名人的墓碑。形状各异、富有艺术气息的墓碑向人展示着名人的永垂不朽。“一位位名人就像一枚枚邮票,这里已经收藏了600多枚名人邮票,体现着上海近代史的历史文脉。”
然后来到遗体捐献者纪念碑。2000多位逝者的姓名被镌于一座两米高的“石书”上,诠释着对生命最后归宿的理解。这里,还有电子触摸屏,这些捐献者的简历都能在上面一览无遗。2003年3月,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建成全国第一所“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馆”。
一个五颜六色的“小花园”里,既有各式各样的玩具,也有颜色丰富多彩的花朵,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里是童稚园,也是为丧子家庭组织的“星星港”。就像一些失去孩子的家长说的,“这里景色好,边上也都是小朋友,孩子长眠在这里不孤独。”
在福寿园,人文殡葬、绿色殡葬、公益殡葬、艺术殡葬等多样的殡葬方式,展示着福寿园的文化味道。福寿园不仅建立了群体纪念的平台包括新四军广场、刑警之魂纪念墙、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劳模丰碑园、希爱园、童稚园等各种主题性的纪念碑和纪念场所,如今还试行了“天堂团聚葬”,采用超节地、高科技的方法,在具有一定深度的椁体内放置多层骨灰盒架,一代又一代逝者的骨灰盒采用垂直向下次序放置在骨灰盒架上。这项发明一共申请了10项专利,其中8项已授权。该项目还荣获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一等奖,一旦实施和推广,将极大地节约土地资源,改变人们对墓地产品的传统概念,引领行业的发展。
人文博物馆寻找故人记忆
2010年6月,上海人文纪念博物馆开幕,这是国内首家在人文纪念领域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等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在馆内,藏品达到上千件,部分珍品达到了国家级文物标准。馆内收藏、展示了福寿园内近百名名人精英的生平资料和实物史料,如代表中国参加东京审判的检察官向哲浚使用过的打字机、陈洁如与蒋介石使用过的五门橱等等。在瞻仰故人的墓碑之后,进博物馆感悟他们生命的故事,感受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博物馆的展厅围绕“生命的故事”展开,分为“生命的自赞”、“生命的忠贞”、“生命的探索”、“生命的睿智”、“生命的绚烂”、“生命的坚韧”、“生命的博爱”和“生命的留言”八大部分,向世人展示着先人们的点点滴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