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义工昨为陌生人“送行”
)“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生前做过什么,我们都要送他们最后一程,愿他们一路走好。”义工宓和卿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昨天上午,在滨海古园爱心苑,18位义工参加无主骨灰落葬仪式。这是沪上公墓首次招募志愿者参与无主骨灰安葬。
招募10人报名25人
本报11月8日公众服务版刊登消息,报道滨海古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10位爱心人士为逝者送行。“当天我读到这则消息,第二天就拨打了报名热线。”21岁的宓和卿是上海交大医学院护理专业大二学生,也是交大医学院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的活跃分子。
“人道关爱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我们学院每个班级都有志愿服务项目。”宓和卿说,生活中乐意从事志愿服务的人不在少数,这也就难怪古园原本只招募10名“送行”义工,报名的却达25位。
25位义工中有七旬老人,有青年学生;有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有美籍华人。除了临时有事的,昨天实到18人。“我刚刚回上海探亲,就读到了晚报的招募消息,感觉很有意义,就报了名。”陈蓓薇女士在美国洛杉矶定居多年,时常参与当地社区的义工服务,但为陌生人“送行”还是第一次。
呼唤更多人间温情
参加昨天活动的还有78岁的乐阿婆。2005年,乐阿婆在滨海古园为过世的老伴购买墓穴。老两口有个心愿:百年之后将自家的住房捐赠给社会,以便帮助孤寡老人。
2007年,滨海古园帮助乐阿婆实现心愿,建成“爱心苑”墓地,专为烈士英模家属、贫困孤寡老人的身后事提供免费或优惠的长眠之地。此后,爱心苑也成为无主骨灰的安息地。“骨灰无主,并非逝者无亲。无论什么原因,我们都不愿他们孤独离去,我们很乐意在爱心苑为他们送行。”乐阿婆说。
“骨灰存放在殡仪馆,长期无人认领,已是社会问题。”市殡葬协会会长王宏阶说,因为人口流动频繁、家庭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全市殡仪馆现有无人认领的骨灰上千具。早在2002年,滨海古园就安葬了187具无主骨灰;2008年冬至前夕竖立了名为“望亲”的纪念碑,呼唤无主骨灰家人前来寻亲。
“今年又有100位逝者落葬爱心苑,迄今为止,滨海古园共计安葬了897具无主骨灰。”王宏阶说,“非常感谢送行义工们弘扬了人道关爱,我们更要呼唤无主骨灰的亲人们前来认亲。”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