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把女性柔情奉献给逝者(组图)
阅读提示
宝应县殡仪馆拥有69名员工,其中女性超过了1/3;16人的服务组,其中女工10名。这10名服务组女工中,80后有好几位,年龄最小的才27岁,两位至今还未婚,并且大半还是大专生。
据了解,扬州各殡仪馆中,宝应是女性比例最多、平均年龄最年轻的一家,学历也是最高的。
9月3日,星期六。宝应县殡仪馆的员工和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在定点的路边等候班车,前往离县城10多公里的单位。
凌晨5时30分,记者在预约的地点登上了他们的班车,赶往宝应县黄腾镇境内的主馆。
6时许,所有的工作人员到齐了,一天工作正式开始。
“无论酷暑还是寒冬,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唯一的假期就是大年初一。”殡仪馆一姓潘负责人告诉记者。
她,为逝者整容
要让逝者走得安详
笑起来甜甜的
1980年出生的朱阿梅,丈夫是一位校医,女儿9岁,小学二年级。朱阿梅毕业于长沙民政学院现代殡仪服务专业(大专)。在该馆上班整整10年,一直在服务组工作。
她的工作很特殊,时尚点叫“入殓师”,准确点叫“整容师”为逝者整容。每天都需要触摸死亡,朱阿梅笑起来甜甜的,还露出不是很明显的两个酒窝。
7时许,第一位逝者遗体进入殡仪馆。朱阿梅协助两名男同事,将遗体从灵车上抬至推车上;然后,她一个人将遗体推至整容间。她说,要让逝者走得安详。
再苦再累也值得
每当说起自己的职业时,家人唉声叹气,亲朋无奈摇头,其他人更是手不敢握,倒的茶水都不敢接。身处这样的境地,朱阿梅也曾动摇过,一件平常的事让她坚定自己的选择。
那是一次意外的爆炸案,送来一具面目全非的遗体,悲痛的丧属强烈要求恢复逝者的容貌。朱阿梅根据家属提供的照片,细心地梳洗整理。看到恢复面容的亲人,两名家属长跪不起。此情此景,让朱阿梅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崇高:能帮助丧属减轻痛苦,能让逝者走得安详,同样有尊严,再苦再累也值得。
她,整理遗容、主持告别仪式
来的时候,还没有谈对象
学文秘的大学生
29岁的潘淑青,家中独女,2008年宝应县殡仪馆招聘正式录用的8名大学生之一。记者采访的当天,正是她休产假上班的第二天。
“我大专学的是文秘专业,但普通话说得相对较好。在通讯公司当了两年营业员后,考入殡仪馆工作。”潘淑青对记者称。
在告别厅,身高1.60米的潘淑青,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扎着马尾辫,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腰杆笔挺。接过同事用车推来的逝者,经家属验证身份后,她开始检查、整理逝者遗容,将头部及上半身露出一点,推入礼堂中央。然后,询问家属是否到齐,再开始播放哀乐,组织家属默哀、鞠躬、瞻仰遗容。家属离场后,她又将逝者推入火化车间,打扫卫生。这就是潘淑青每天的工作程序。但她忙而不乱,整个过程不超过15分钟。
在现场,经一再要求,工作人员勉强同意记者体验一回推遗体。由于感觉现场带着阴冷的气氛,加之两次去殡仪馆体验的经历间隔久了,记者心中多少还是有一点恐惧。
不过,记者的操作受到工作人员的肯定。“做得还蛮在行嘛!”陪同记者的李副馆长称。
开始时几天睡不好
据了解,针对不同身份的逝者,潘淑青的主持也富有变化。所以,每当家属有特殊需要,绝大部分都是由她来主持。
“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将遗体推向火化间准备火化,那一瞬间,家属舍不得,感觉我们就是仇人!”潘淑青说,“偶尔会遭到逝者家属的辱骂,甚至拽住我不让推走,有时会拉伤手臂。”对此,她只能理解。
潘淑青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看见遗体时,自己还是有一点害怕的,有好几天睡不好觉。好在上岗之前跟着师傅后面学习了一段时间,迈过了心理这道坎。
现在,通过自己的工作,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是她心里最舒服的。
不少亲友缺席婚宴
说起这份工作,报名准备应聘的时候,父母、亲友没有人同意;理由就是一个姑娘家,还没有谈对象,到这个地方上班嫁给谁?但她还是顶着压力,悄悄地报了名。正式录用之后,父母急得到处托人帮她介绍对象。可是五六个男孩中,交往最长的也就两三个月,最“过分”的两面都没见。一年后,她与共同进入殡仪馆的大专生产生恋情,不久结婚;今年上半年,女儿降生了。如今,女儿才3个月。她又要上班又要喂奶,每天很辛苦。
爱好逛街,交流什么衣服好看、哪种化妆品好用……潘淑青的生活与常人没啥区别,她说,唯独的区别在于“殡仪馆这地方,生与死很平常”。不管什么样的年龄,有时候说没就没了,因此自然看得更开一些,想得更通一点。
“夫妻俩都在殡仪馆上班,结婚的时候,很多亲友都不到场的,有点忌讳啊!”潘淑青说出了她的遗憾之一。
她,接运尸体并整容
接尸踏三轮车过猛引起早产
第一代殡葬女职工
现任该馆服务组组长的詹维凤,49岁。1983年,刚满20岁的她,成为该馆第一代女职工,从事接运尸体和尸体整容这一特岗中的特岗工作。
起初,她也有过犹豫、害怕、害羞和担忧。接尸的路上,总戴着大口罩,担心被同学、朋友认出来;作为一个大姑娘,有时要为因意外死亡的尸体整形,常常羞色难当;有时要为因病死者整容,怕被传染上,亲友也退避三分。
三轮车接尸6000多具
刚到馆内工作的几年,由于条件差,接运遗体多用三轮车,十分辛苦。一次,她接运一具水上无名尸体,到了目的地却没有发现尸体。她一步一步沿着运河,找了10多里,终于在蒋湾河道发现了尸体,并在相关方面的帮助下将尸体打捞上岸。路上突然下起大暴雨,她骑着运尸三轮车,一步三滑,艰难前行。回到馆里,几乎瘫倒在地上。
怀孕期间,詹维凤妊娠反应很大,身体非常虚弱,可她没因此多请一天假,直到一次外出接尸踏三轮车时用力过猛引起早产,分娩时又先后两次大出血。看到馆内任务繁重,人
手少,她产假只休了一半,就返回了接尸班长的岗位。短短的几年里,她用三轮车接运尸体6000多具,最多一天接运7具,工作十多个小时。
为近万名死者整过容
20多年来,她共为近万名死者整过容,始终按照操作规程文明服务。一年夏天,詹维凤带领服务组同志给一具遗体整容、更衣时,意外发现金项链一条、戒指2只、耳环2副,当即如数交还给死者亲属。
家中三代殡仪馆职工
“我们家在殡仪馆上班的,传到我已是第二代。2008年,女儿又考入殡仪馆工作,成为第三代殡仪馆服务人员。”詹维凤说。据了解,其女儿目前是整个馆内年龄最小的,只有27岁,大专生,是辞去教师这个职业到殡仪馆上班的。
“很多人忌讳,畏惧这个职业。我的父亲曾教育我,不要庸碌一生,一定要在这个被人瞧不起的行业干出成绩来。如今,我也将这个道理传授给了女儿。”詹维凤对记者说。 记者 韩秋
【记者感言】
殡葬行业与逝者打交道,更多的还是为生者服务。采访的时候,殡葬工作人员说,死亡并不可怕,只是生命的尊严在这里得到延续。
直面死亡,是为了活得更有意义。宝应县殡仪馆女生服务组,牺牲了自己的欢笑,抚慰一个个伤心者。她们从不主动说自己在什么地方工作,几乎不参加亲友的喜宴,就连谈恋爱也是一大难题。事实上,那只是一个普通的服务行业,从业者和其他劳动者一样辛勤工作,应该值得尊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