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陈强是演艺人的一面镜子
“一代风骚驾鹤去,万里山河皆动容”。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以超越耄耋之年高龄辞世,引起社会各界深切追思,足见其表演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其杰出艺术家形象深入人心。
无论是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与南霸天,还是《三年早知道》中赵满囤等喜剧角色,陈强都能生动把握人物内心,将各类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因此,陈强主演的《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给观众以强烈视觉与情感冲击,从而激起人们对于一切压迫人剥削人“吃人制度”的憎恶;他主演的喜剧电影及话剧给观众带来回甘不已的快乐。
陈强之所以在电影表演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无外乎两点。首先是生活阅历丰富。陈强一生跨越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中国现当代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可谓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对于各个发展阶段的重要节点以及各阶层人士的命运遭遇他是耳闻目睹烂熟于心。这为他成功塑造各色人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积累。其次是表演“拿捏”到位。这从他自己概括的喜剧表演十六个字经验可见一斑:“逗而不厌、闹而不乱、笑而不俗、趣味由衷”——“逗”却不令人反感生厌,喜庆热闹并不乱了分寸,搞笑却不俗气不媚俗有创意有新意,表演展现的生活或艺术趣味出乎天然发自内心。这可以说是表演艺术的很高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表演的最高水平其实是无技巧境界,就是基于洞察生活基础上对生活的真实再现,像《瞧这一家子》中老胡拜自己徒弟玉林为师,被女儿嘉英发现后,佯装出神下棋来掩饰那既尴尬又正经的可笑神气,可谓“发现生活”的神来之笔,这样的场景何尝没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当此际,我们不也是为了掩饰尴尬而王顾左右而言他?——表演“拿捏”到位,完全缘于心中有一汪生活的活水,缘于胸有成竹。
从陈强饱经沧桑的生活经历以及他表演艺术的非凡造诣,我们能够读出他对生活的真挚热爱,更有对表演艺术的真诚敬畏。无论是对丑恶人性的揭示还是对略有缺点小人物的善意调侃,无不体现出对生活的由衷热爱。正是因为对生活热爱,才会“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才能有常人所不能及的细致入微观察,才会有“人人眼中皆有,人人心中却无”的独特感悟。他于黑暗中追求正义向往光明,即使在文革中“被打成黑帮”,依然动摇不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炽热追求。假如不是这样,他怎么会始终保持旺盛的艺术热情,在六十多岁时还在神话故事片《孔雀公主》中扮演国王——孔雀公主喃·穆鲁娜的父亲呢?
陈强老人之热爱生活与敬畏艺术,理应是今天演艺人士的一面镜子。综观当下演艺界,影视演员宜乎众矣,且新人辈出,然而凭精湛艺术魅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没有几个,倒是有那么几个演艺人在媒体与网络上走红,但往往是剑走偏锋,吸引人眼球的不是演员对生活的体察与感悟,也不是过人的演技,而是与演艺根本不搭边的“八卦新闻”。出现这种乱象原因,一是功利时代让众多演艺圈人士患上了浮躁病,没有生活阅历,“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敢“搏出位”。二是当下普遍缺乏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喧嚣的是逐利欲望。有人为了达到逐利目的,完全无视艺术规律,践踏道德底线,肆意哗众取宠,埋设潜规则陷阱或者甘于被潜规则。
余生也晚,在陈强老人艺术生涯鼎盛时期,我还没有出生,即使他艺术生涯晚期我也还是懵懂孩童,幸好他老人家有个儿子陈佩斯,在延续着陈氏家风,让今人得以向风沐浴。陈佩斯同样地热爱生活敬畏艺术,尽得老爷子衣钵真传,就是遭人封杀的日子,不仅坚持做人原则、不向外力妥协(这是敬畏艺术之人具备的特质),而且依然保持创造生活与追求艺术的激情。
1852 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在巴黎初演受到热烈欢迎。小仲马打电报给当时流亡在布鲁塞尔的父亲说:“巨大,巨大的成功!我心花怒放,就像我看到了您的一部作品初演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一样!”大仲马风趣地回答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亲爱的儿子!”我想,陈佩斯也当之无愧是陈强老人“最好的作品”。
愿陈强老人天堂安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