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梅追忆宋美龄
惊闻宋美龄在美逝世,记者当晚与她的挚友陈香梅女士传真联系,没想到仅仅一小时后,便收到了陈香梅亲笔写就的回忆文章。记者从中发现大量有价值的线索,再次联络美国,终于在前晚,接通了陈香梅的案头电话。
万里姻缘
记者:当天,您是怎么得知宋美龄去世消息的?
陈香梅:是记者在第一时间告诉我的,媒体都知道我和美龄关系不一般。
记者:宋美龄和您关系如此深厚,是缘于您的丈夫陈纳德将军?
陈香梅:是的,因为我的丈夫陈纳德。当初正是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劝说下,纳德率美国“飞虎队”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国协助抗日,也才和我万里姻缘一线牵。说来确实不容易啊。1937年初纳德应美龄的邀请来中国,原本只打算来考察几个月看看,没想这一看就看到了“七七事变”。纳德在日记中写,亲眼见到中国很悲惨,而对原本素不相识的美龄第一印象又很好,“一见如故”,慨然答应留华参战。患难之交,交情当然深厚,到现在我还保留着一摞他们的书信呢。
记者:宋美龄和陈纳德原本并不相识,邀请函为何发给他?
陈香梅:纳德在二战前就很有名气了。你想啊,第一架飞机上天没多少年嘛,他已经是美国空军的教官了,写的教程全军通用。当时苏联也知道他,曾经开过高薪聘请,洋房、轿车,月薪1000美元。这在上世纪30年代是什么概念啊!纳德当时在美国也不过月薪三四百美元。
陪都不保
记者:毕竟是战争,宋美龄能起多少作用?
陈香梅:你想呀,蒋介石与纳德,一个听不懂英文,一个听不懂中文,那么多次私秘会晤怎么谈?全靠美龄做翻译。蒋介石起初以为自己有空军,没想纳德参观时发现,那些战机都是别国投机者倒卖的旧飞机。会谈时纳德便直言不讳,“中国根本没有空军”。听了美龄的翻译,蒋介石大大震怒了,立即请纳德在杭州组建中国第一个空军学校。可日本兵步步紧逼,学校建不成了,在蒋介石夫妇的促使下,纳德在1939年只身回美,游说美国总统和国会,要直接组建空军志愿队赴华参战。
记者:游说想必艰难。
陈香梅:太难了!纳德人微言轻不说,当时美国和日本并没有正式开战,怎么出兵呢?
美国军方高官就对纳德的提议不屑一顾。纳德百折不挠,终于获得机会直接向总统建议,说服了罗斯福批准组织美国空军志愿队赴华参战。大功告成,纳德赶紧将喜讯告诉美龄,立刻招募了200多美国志愿兵来到中国。正因为美日没开战,他们护照上写的身份简直五花八门,音乐家、学生、银行家都有。纳德也特地从美国空军退了役,他的护照是“务农”。
记者:您听到过宋美龄对陈纳德和飞虎队的评价吧?
陈香梅:记得战后她说过,如果没有纳德和飞虎队,日本人的飞机天天来炸,重庆陪都肯定是保不住的。纳德指挥的美国援华空军,抗战时一共击落近两千架日本战机,打沉了数百艘日本军舰,打死了好几万日本兵。日本人都承认,他们在华作战,在空中是大大地失败了。
女儿之“美”
记者:你们的友情,非同寻常。
陈香梅:我们两家交情很深。抗战时,飞虎队总部设在重庆,美龄就常把纳德找去一块打桥牌。纳德也常把美龄请来,招待她看好莱坞新片。1958年纳德临去世前,美龄不远万里,从台北飞到美国看望他,直到十天后纳德去世。虽然纳德后来已经是美国的三星中将,但美龄一辈子都叫他“上校”,因为纳德领导飞虎队时是这个军衔。
记者:听说宋美龄认了您的孩子做干女儿?
陈香梅:那是50年代初我和纳德刚到台北的时候,两个女儿还咿呀学语,美龄欢喜得不得了,主动提出认作干女儿。这“干妈”可不是挂名的,美龄自己没有儿女,她是真爱孩子,在我们居住在台北9年里,她经常到家里来看孩子,逢年过节就是自己抽不开身,她也总不忘派人给孩子们送礼物过来。
记者:都是些什么礼物还有印象吗?
陈香梅:印象最深的是她送给孩子们两个玲珑的图章,上面刻着我两个女儿的中文名字———陈美华、陈美丽。
记者:两个名字中都有“美”,这与宋美龄的“美”有关吗?
陈香梅:那当然啦,名字是蒋介石起的,就是取美龄的“美”字,我想,这也是美龄本人的意愿。一方面是对我和纳德的心意,另一方面也是他们伉俪情深。
乡情“阿拉”
记者:您与宋美龄先后移居美国,还经常联系吗?
陈香梅:也有见面的,通常是我去看她,但次数不如在台北时频繁了。
记者:为什么?
陈香梅:那时美龄身边围着孔家人,我对孔家人不感兴趣。孔家没见他们做什么事,也不知道那么多钱哪来的。孔家人老围着美龄,我渐渐不大去了。
记者:那封宋庆龄病危时托您带给宋美龄的信,是您亲自送去的吗?
陈香梅:这事别人可不好代劳。上世纪80年代,我作为里根的亲善大使访问中国时,病榻上的宋庆龄口述,请我舅父廖承志代笔,庆龄签字,托我把信带回美国转交美龄。记得美龄接过信后对我说了一句话:告诉宋庆龄信收到了。不久宋庆龄就在北京逝世。
记者:信中都写了什么,您看过吗?
陈香梅:信并没有封口,我当然是看过内容才送的,糊里糊涂可不行,台湾还有黑道呢。宋庆龄在信里说自己已不久人世,希望美龄到中国见最后一面,若不可能,也希望美龄把孙中山的私人文件交还给她。但这对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姐妹,生前几十年只能远隔万里重洋,至死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这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记者:宋美龄虽再没回大陆,但她从未赞成过国家分裂或“两个中国”。
陈香梅:的确,这么多年来,不管世界形势怎样风起云涌,美龄一直坚持中国不能分裂,她对“台独”政策很不满意,台湾“大选”时,她反对“台独”,支持“连宋”。
记者:离开大陆这么多年,她对上海,还有眷恋之情?
陈香梅:怎么会没有呀,她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上海镌刻着她的花样年华。多少事,自难忘,美龄人在异乡,却把对上海的满腔乡情,都糅进了她那流利的上海话里,直到晚年,只要一遇到上海人,她开口还是说“阿拉”。
记者:106岁高龄的她走了,作为宋美龄的挚友,对她的长辞,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陈香梅:她是用自己的一生,书写出一部跨越三个世纪的传奇。100多载春秋,终能成就这样的人生。美龄了得啊,罕见的才,罕见的貌,罕见的势,罕见的寿,老天实在是看得起她。我想,她“走”时那么平静,一定是在微笑,因为她此行不虚,此生不虚。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