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的“老顽童”王世襄 情趣生活的一枚化石
上个世纪80年代的王世襄。三联书店供图
1972年,王世襄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与牛犊合影。与其他下放干部相比,他显得潇洒、淡定。三联书店供图
王世襄:情趣生活的一枚化石
本雅明说,新时代的富人们只学到了旧贵族的缺点,却对他们的品位和趣味充耳不闻。王世襄的逝世,有人惋惜“对于这一代的民国记忆,又崩陷了一大片品位的疆土”,因为它意味着一种精致生活态度的逝去。
王世襄,号畅安,1914年生于北京官宦世家。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收藏家。1941年,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办事处助理代表,追还战时被劫夺文物。2003年12月3日,荷兰王子约翰·佛利苏专程到北京为他颁发“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
如果在英国,他一定是勋爵一级的人物。在他离去后,许多人感慨:21世纪可能还会再出现个钱钟书,但王世襄是再也出不了了。11月28日,95岁的王世襄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
“今年7月9日送医院前,他是一个完全健康的老人,自己用手推着轮椅走上两站地都没问题。”去世十天后,在王世襄生前家中,儿子王敦煌向南都周刊记者回忆说,大概对于父亲的去世多少已有些心理准备,他情绪稳定,而且只愿跟记者谈老人生前的开心事。
阳台门口柜子上的相框中,放着王世襄乐呵呵开怀畅笑的照片,精神矍铄,眉宇生辉。依照他的遗愿,没有盛大的遗体告别仪式,家中也未设灵堂,未见鲜花与蜡烛,平平常常得就像主人不在家,而王世襄的遗体也早已于去世后的第二日火化,骨灰与2003年去世的夫人袁荃猷合葬在北京万安公墓。
与家中的冷清相比,王世襄的去世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12月8日上午9时,“王世襄追思会”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举行,这是一个邀请制的小型追思会,相关领导及业界人士在会上做了追悼。一位叫steven的网友从上海特意一大早飞来北京想参加追思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进入现场而非常懊恼。
关于王世襄去世的报道中,媒体纷纷用“有趣”、“情趣”、“贵族”、“精致生活”这样的词语,试图来给这位传奇老人一个最后的盖棺,却无奈其生前的头衔太多——玩物大家、文物鉴定家、美术史家、民俗学家、美食家、中国古典音乐史家……而无从定论。
章诒和在《往事并不如烟》中回忆,有一次去康同璧家吃早餐,康同璧的女儿交代她去百货公司买一种特别的豆腐乳,画了详细的街道示意图,列出五种豆腐乳的细目表,并叮嘱她不要忘记让售货员给豆腐乳淋上汤汁。在归途,她心情愉快且精神抖擞:“这时的我一下子全懂了,虽坐销岁月于幽忧困菀之下,而生趣未失,尽其可能地保留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精致的生活艺术,难怪康家的简单早餐那么好吃。”
一块豆腐乳所代表的生活品位,对于晚年的王世襄来说,也有异曲同工之事。王敦煌每天早晨都得跟父亲商量当天的膳食安排,香满楼的“醪糟鱼片”、张兄弟家的“老鸭煲”、芝麻花的“贵州嫩鸡”……王敦煌去到店里专买父亲钦点的菜;炒菜也只用橄榄油,四五年以前只爱吃带骨的笋鸡,后来假牙嚼不动就吃不带骨的小笋鸡。
本雅明说,新时代的富人们只学到了旧贵族的缺点,却对他们的品位和趣味充耳不闻。王世襄的逝世,有人也因此惋惜,“对于这一代的民国记忆,又崩陷了一大片品位的疆土”,因为它意味着一种精致生活态度的逝去。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