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选墓顾问
010-89177864

著名青年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吴焕先生前

吴焕先(1907-1935)著名青年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吴焕先,1907年7月31日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四角曹门一殷实家庭。其父吴维棣,除耕作祖上传下的20亩田地外,还兼营日杂百货生意。 吴焕先兄弟5人,他排行第三,幼时天资聪颖,

吴焕先(1907-1935)著名青年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吴焕先,1907年7月31日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四角曹门一殷实家庭。其父吴维棣,除耕作祖上传下的20亩田地外,还兼营日杂百货生意。
  吴焕先兄弟5人,他排行第三,幼时天资聪颖,7岁入私塾,16岁考入麻城蚕业学校,寄希望以实业救国。其时,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马列主义革命真理刚刚传入大别山区。在共产党员戴季伦影响下,吴焕先的思想发生变化,逐渐接受了马列主义的革命思想。1924年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经戴季伦、戴克敏介绍,在七里坪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秋,吴焕先从麻城蚕业学校毕业回乡,他将一张马克思面像贴在供奉祖宗的中堂上,父亲对他训斥说:“这是供奉祖宗的地方,你怎么能贴上一个大胡子老头?”他看着父亲耐心地解决说:“这个人是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敬奉他,就能敬奉出一个新的社会。”不久,党组织选送吴焕先到“武汉工人运动研究所”学习,半年后,和曹学楷、陈文侯等一起返回家乡开展革命工作。
  吴焕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先后发展了吴先筹、石生财、詹以贤等10多名农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的组织。1926年秋,吴焕先在四角曹门建立了新县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会员40多人。9月初又主持召开了斗笠冲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130多人。这时,箭厂河地区的农民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农友们开展了反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五抗”运动。吴焕先率领农民协会成员首先向当地大恶霸地主吴惠存、方晓亭进攻,组织农民武力抗租借粮。他把佃户和债户请到家里,当众将契约、借据烧毁,并对佃户们说:“从今以后,谁种我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所欠租子、借款再也不用偿还;今后,再有人向你们逼租逼债,大家就联合起来反抗,坚持斗争到底。”他的一番话赢得了穷哥们的信赖和支持。
  正当农民运动掀起高潮的时候,恶霸地主吴惠存、方晓亭勾结土匪袁英等200余武装窜到箭厂河向农民协会进行报复,吴焕先一家6人惨遭杀害。
  面对血的教训,吴先先认识到农民运动员没有枪杆子不行,不久,便在四角曹门建立起农民武装革命“红学”。接着,地下党员詹以贤、吴先筹又分别在詹湾和郑边建立起两堂“红学”,吴焕先担任三堂红学总负责人和四角曹门“红学”院长。
  1927年3月下旬,吴焕先和王健等人亲率红学队员100多人发动突然袭击,逮捕并处决了箭厂河一带罪大恶极的地主头子吴惠存。又乘势端掉了山石门“缉私营盐卡”。5月,光山县大地主陈日辉纠集反动枪会约万名匪徒向箭厂河农民武装进行反扑,吴焕先率3000名红枪会员扼守在木城寨对其进行反击,他指挥农民义勇队用石灰罐、竹手榴弹、土炮、鸟铳同敌人拼杀,血战七昼夜,打退了反动枪会的进攻,并直捣陈日辉老巢,给反动枪会以沉重的打击。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人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屠杀,面对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吴焕先、曹学楷、戴季伦等同志提出了“以革命继续革命,以革命发展革命”的口号,坚持“把持农民协会,把持并扩大农民武装,狠狠打击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的正确主张,开展对敌斗争。8月中旬,黄麻两县先后成立了防务委员会,吴焕先担任黄安县和紫云区防务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嗣后,带领箭厂河农民武装配合麻城农民自卫军击溃王芝庭地主武装的进犯,歼敌4000余人,生擒恶霸匪首王芝庭。
  1927年9月中旬,吴焕先在七里坪文昌宫参加了中共黄安县委召开的紧急会议,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制定“秋收起义”计划。11月13日,吴焕先率领箭厂河红学和农民自卫军作为“黄麻暴动”攻城主力,担当攻打北门任务。14日清晨,暴动队伍攻破北门后,直捣县衙,生擒伪县长贺守忠。
  “黄麻起义”失败后,吴光浩率领鄂东军转战木兰山,吴焕先带领革命群众在当地坚持斗争。他装扮成风水先生,身背罗盘,四处奔走,发动群众坚持斗争。一天,他走到七里坪溜石板边的一个小村,在山坡上和几个放牛娃聊起来,从放牛娃口中得知村中地主家里死了儿媳、耕牛、黄狗肿了头的情况后,径直来到地主家门口,定下罗盘,便有板有眼地说:“新开门楼连水流,载秧季节死耕牛,小儿媳妇难产死,看家黄狗肿了头。”这家老财见他吉凶卜得如此准确,毕恭必敬地将吴焕先请到家里,先是好酒好菜招待,又好说歹说要替他化灾祛难。吴焕先故作玄虚地说:“消灾要回江西请张天师来。”地主送给他5块银元,他随后将钱交给了党组织。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吴焕先坚定的革命信念毫不动摇,他在天台山的石洞边留下了“深山密林是我房,沙滩石板是我床,尽管敌人逞凶残,坚决斗争不投降”等诗句。
  正在这时,反动恶霸“清乡团”头子方晓亭率众匪包围了四角曹门,逼迫乡亲们交出吴焕先,乡亲们面对敌人屠刀毫无畏惧。匪徒们抓不到吴焕先,便抓走了8个村民,勒令5天之内交出吴焕先,否则将杀掉8个人质,烧吴焕先的房子。吴焕先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夜下山,先烧了自家房子,后带人处决了勾结方晓亭、残害乡亲的吴先美,并捎话方晓亭,迟早要找他算帐。方晓亭深知吴焕先说得到也会做得到,迫不得已释放了8个农民。
  1928年4月,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由木兰山转移柴山保建立革命根据地,8月,吴焕先担任中共紫云区委书记。翌年7月1日,他率领箭厂河农民武装配合红三十一师,在徐向前指挥下,一举攻克反动地主堡垒白沙关,使柴山保革命根据地迅速向北扩展。1929年12月,鄂豫边首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吴焕先当选为土地委员会主席。他和鄂豫边特委委员徐朋人等一起,根据《临时土地政纲》,制定了《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土地政纲实施规则》,推动了鄂豫边土地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1930年4月,鄂豫皖特委成立,吴焕先任特委委员。
  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10月,红军进行整编,吴焕先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委。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任红二十五军政委,不久,调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鄂豫皖省委成立后,当选为省委常委。
  在执行土地政策中,时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的张国焘主张“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极左政策,吴焕先与之争论:“地主不分田,那让他们干什么?”并在他负责的区域内抵制了张国焘的极左做法。张国焘为了独揽鄂豫皖苏区的党政军大权,借“肃反”之机,对抵制和反对他推行错误路线的曾中生、旷继勋、许继慎、周维炯等领导人实行无情打击和残酷迫害,吴焕先十分反感,他愤懑地说:“苏区干部哪有这么多反革命?”后来,当“肃反”的矛头指向王秀松时,吴焕先不顾个人安危,公开反对。虽然张国焘对他心怀不满,由于他在干部和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对他不敢下手。就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时,张国焘借机将他留下,降为鄂东北游击总司令。
  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撤。11月30日,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全军7000余人。翌年3月6日,红二十五军向进驻郭家河的敌35师104旅发动进攻,全歼该旅,俘敌团长以下2000余人,缴获轻重武器2000余件。随后,吴焕先又率红二十五军连续取得潘家河、杨泗寨战斗的胜利,红二十五军迅速发展到13000余人。5月2日,省委部分领导人执行“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强令红二十五军攻打敌重镇七里坪。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吴焕先向省委负责人反复陈词,方许撤围。此役,红二十五军与敌相持43天,伤亡6000余人。7月,敌人调集14个师、4个独立旅共10万余人,向鄂东北发动第五次“围剿”,吴焕先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力主避敌锋芒,率部转战皖西北。敌以3个师扼守潢麻公路。此时,敌2个师又5个旅重兵合围,我部遭受重创,全军只剩3000余人。红二十五军在皖西难以立足,遂留下八十二师坚持皖西重返鄂东北。
  红二十五军在飘忽不定的游击战争中经常面对数倍于已的敌人,全体指战员们始终斗志旺盛,意志坚强。平日,部队每到一地,吴焕先总是亲自召开会议,了解干部战士的思想和执行纪律的情况,注重在斗争中选拔积极分子、发展党员,经常深入基层同战士谈心,讲革命道理。作战时,他总是身先士卒,亲历险境,与战士一起在枪林弹雨中冲杀。当时部队缺粮严重,他和战士们一样忍饥挨饿。看着他黄肿的脸,警卫员悄悄寻来一点大米给他熬一小锅稀饭,吴焕先一口未尝,让警卫员将稀饭全部送给了伤病员。他对待自己的亲属更是严格要求。1933年秋在围攻七里坪的艰苦日子里,他的母亲跑反乞讨到了军部,战士们知道后,纷纷要求军长将老妈妈留下来,省委书记沈泽民也破例批给了一斗大米,但吴焕先还是硬着心肠拒绝了。当老妈妈拄着讨饭棍离开部队时,战士们禁不住流出了热泪,如此一别,吴焕先就再也未见到母亲。时隔不久,他的妻子曹干仙知道部队严重缺粮后,便带上自讨的半代粮食和十几个鸡蛋送给了部队。他却将这点食物一一分给战士享用。几天后,他的妻子饿死在乞讨路上。
  1934年4月,吴焕先率部越过敌兵扼守的潢麻公路,于商城豹子岩同徐海东所率红二十八军会合。按照省委决定,两军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重编后的红二十五军决定改变过去的军事行动方针,在省委扩大会议上,他们提出今后红军和游击队的行动要“灵活、慎重,不要机械”的作战方针,要从实际出发,“打不了不打,打不胜不打,要打就打歼灭战。”同时,针对战场上主要对象东北军思乡观念强和不满蒋介石丧权辱国、导致东北家乡沦陷等情况,制定了《哗变士兵优待条例》,组织“哗变士兵委员会”,开展战场瓦解敌军工作,收到明显效果,东北军士兵经常带枪投奔红军,敌105师一个排的士兵在打死排长后,集体投向了红军。
  7月17日,红二十五军在将敌115师拖垮之后,乘敌疲惫之时,吴焕先和徐海东分头率队从两翼突然向敌人发起进攻,战士们一边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兄弟们不要上老蒋的当!”一边迅猛插入敌群,面对红军强大攻势,敌军已无斗志,纷纷弃械投诚,取得了豹子岩会师后的第一场胜利战斗。接着又挥师西进,于罗山取得长岭岗大捷。
  1934年11月4日,正在转战中的红二十五军得知中央已派程子华到鄂豫皖的消息后,遂率部出击葛藤山,转回鄂东,部队日行军百里以上,沿途突破三道封锁线,于10日到达罗山殷家湾,与程子华会合。次日,省委在花山寨举行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留下高敬亭重组红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地区的革命斗争。会后,部队进行了整编,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全军将士2800余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于11月16日从罗山何家冲出发北上长征。
  次日,红二十五军越京汉铁路,遇民团围寨阻击,吴焕先遂以北上抗日 先遣队名义与之谈判,沿途民团同意红军北上。进入桐柏山区后,吴焕先和省委领导人发现桐柏在地理位置上靠京汉路和汉水太近,不易我军回旋机动,遂决定向伏牛山区挺进。
  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进至方城县独树镇附近,准备由七里岗通过公路。但敌第40军115旅和骑兵团已于两小时前到达,抢先占领了段庄、马庄、七里岗一线阵地,向红军发起猛烈进攻。这时正值寒潮,风雪迷漫,能见度低,茫茫雪雨中突然与敌遭遇,战士们冻僵的手一时连枪栓都拉不开,匆忙中只好后撤。正在这危急时刻,参谋主任薛仁阶又临阵动摇,在队伍中大声鼓噪:“我们被包围了,大家赶快逃命吧!”致使部队乱了阵脚。在敌两翼攻击下,红军战士一阵惊慌,情况万分危急。此刻,吴焕先迅速赶到阵前,制裁了扰乱军心的参谋主任,稳住了阵线。随后,吴焕先率领战士打退敌人进攻,乘天黑夜暗穿过敌人空隙,由叶县保安寨以北的深庄附近,穿过许(昌)南(阳)公路,于27日拂晓时入伏牛山东麓。
  12月8月,红二十五军在豫陕交界处铁锁关击溃陕西守关民团后,进入陕西境内。下午,先头部队进抵三要司,敌陕军42师248团3营凭据三要司以南九泉山高地顽抗,我军攀岩攻击,两翼包抄,全歼敌营后,部队进入雒南庾家河。10日上午,省委在庾家河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议,研究创建鄂豫陕根据地,决定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中共鄂豫陕省委。正在会议进行中,部队突遭敌第60师远程奔袭。战斗刚打响,敌先头部队即抢先攻占东山坳有利地形,形势十分危急。省委当即停止会议,军首长火速组织部队反击。战斗中,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先后负重伤,战士们在吴焕先政委指挥下,与敌反复冲杀,战至黄昏,终将敌打退。
  庾家河战斗后,军长、副军长均随部养伤,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政委率领下,以大回旋的行动南下勋西,北返雒南,东入卢氏,西转蓝田,扫除民团武装和反动政权。根据当地群众反抗捐税的迫切要求,提出“抗捐、抗债、抗粮、抗丁、抗夫”的五抗斗争,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2月19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鄂西二天门召开第二十次常委会,会议针对庾家河战斗后部队领导干部伤亡较大,一些干部和战士因之认为红二十五军无法在鄂豫陕边界独立创建根据地,要求入川会合四方面军的思想情绪展开了激烈争论。在吴焕先的力主坚持下,省委终于统一思想,继续开创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3月10日,红二十五军于华阳石塔寺附近设伏,截击敌警备2旅两个团,经激战,击溃敌5个营,毙伤敌200余人,敌旅长张飞生受伤,俘敌团长以下400余人。红二十五军乘胜又开辟了华阳革命根据地。4月9日,又一举击溃警备第三旅,粉碎了敌人对鄂豫陕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4月中旬,省委在葛牌镇召开扩大会议,肯定了入陕4个月来的成绩,作出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的战斗准备,改选了省委,徐宝珊任书记,吴焕先任副书记。5月9日,徐宝珊因病在龙驹寨逝世,吴焕先代理书记职务。
  6月上旬,国民党政府对鄂豫陕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吴焕先率部于6月16日奔袭紫荆关,歼敌44师一连及民团一个营,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此后,又于7月2日组织了袁家沟口伏击战,全歼敌警备第一旅,毙敌团长以下300余人,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缴获枪支1000余支。继而部队转到外线行动,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部队出山后,全歼蓝田焦岱、长安引架回等地民团,前锋直抵西安城南10余公里之韦曲、扎曲,使敌人大为震惊。至此,宣告了敌人第二次“围剿”失败。
  部队北出终南山后,吴焕先从省委交通员石健民那里得来消息,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行动的消息,立即在长安津峪口召开省委紧急会议,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及敌情动态和全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斗争形势,省委决定除留下郑位三、陈先瑞等领导同志和部分地方武装继续坚持鄂豫陕根据地斗争外。红二十五军立即西征甘肃,以牵制陕边界之敌,策应党中央和一、四方面军北上。
  部队在江口镇进行整编后,全军4000余人向西北挺进。8月15日,吴焕先率红二十五军进抵静宁县城以北的兴隆镇。兴隆镇一带是回民居住地带,吴焕先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大汉族主义统治造成民族纠纷,隔阂严重。因此,结合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专门为部队规定了过回民区必须坚决执行的“三大禁令,四项注意”,把猪肉都作了处理,并派出手枪团和一部分回族战士先期进入兴隆镇,张贴标语、传单、布告等,进行宣传。部队进入兴隆镇后,吴焕先亲自召集当地知名人士和阿訇举行座谈会,宣传我党抗日救国主张及民族政策、纪律等,讲明红军只暂作停留,不征粮派款,不拉夫抓丁,解除群众顾虑。随后,吴焕先等在一片锣鼓、鞭炮声中拜访了清真寺,并赠送了匾额和礼品。红二十五军模范执行民族政策的实际行动,换来了回民的一片赞颂。
  红二十五军经过三天休整,在回族老乡摆设香案的隆重礼节欢送下离开兴隆镇,沿西(安)兰(州)公路东进。17日攻克隆安县城。接着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县城。
  8月21日,红二十五军离开白水镇东进,在泾川县城以西的王村翻越王田宫塬,徒步涉 河。当部队刚过一半时,上游河水陡涨,军部机关直属队及在塬上担任后卫任务的第二二三团被阻于 河北岸。就在此时,敌第35师208团1000余人,由泾川县城沿着王田宫塬突然袭来。位于塬上四坡村东北角的红二二三团三营首先与敌接火,当即凭借房屋、土墙和窑洞与敌展开激战。此时,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已渡过 河,难以回援,后卫部队被迫背水作战,形势极为不利。吴焕先带着军部交通队和学兵连100余人,迅速抢占塬上制高点,从侧翼向敌人发起攻击,对敌形成夹攻之势,此时敌人乱成一团,纷纷溃散,战斗即将胜利。正在这时,吴焕先被敌人冷枪击中胸部,这位卓越的青年将领不幸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时年28岁。
  政委牺牲的噩耗传出,全军上下极度悲愤,战友们呼喊着:“为政委报仇!”纷纷冲向敌阵与敌展开肉搏。最后,将残敌压到一条烂泥沟里,全部击毙。
  战斗结束后,副军长徐海东怀着异常悲痛和对亲密战友的崇敬之情,端来一盆清水,亲自为吴焕先擦洗满身的血迹,换上一套新军装,将一件黑呢大衣盖在吴焕先身上。
  政委牺牲,红二十五军全军悲恸,痛失军魂。在安葬了吴焕先后,红二十五军又踏上了长征路。在徐海东率领下,经过20多天转战,于9月15日到达陕北境内的延川永平镇,与陕北红军会合。
  1985年10月,在吴焕先烈士牺牲50周年之际,经中央批准,河南省委在新县为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举行了隆重纪念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分别题了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北上先锋》电视片,介绍了这位卓越的青年将领。
  吴焕先于1935年8月21日牺牲,时年28岁。
 

合法公墓
均为民政局认证
购墓合同
与陵园官方签购墓合同
专车免费
陵园专车免费接送 看墓省心
现金优惠
必有优惠和赠品
专员服务
全程陪同1对1服务